(二)温胃与健胃

味苦辛,性大温,无毒。入脾、胃二经。干姜为使。

恶泽泻、硝石、寒水石。忌豆。色紫味辛者良,刮去粗皮,切片,姜汁炒。

辛能散风邪,温可解寒气,下气消痰,去实满而宽膨,温胃和中,调胸腹而止痛,吐利交资,惊烦共主。

温热之性,长于散结去满,温胃暖脾,故主食停痰滞,胀痛吐利等证,然但可施于元气未虚、邪气方盛,或客寒犯胃,湿气侵脾,若脾虚之人,虽有如上诸证,切勿沾唇。或一时未见其害,而清纯冲和之气,潜伤耗矣。可不谨诸。李东垣云∶“苦能下气,故泄实满,温能益气,故散实满”。

味辛,性温,无毒。入肺、胃二经。去衣,微焙。

温中除吐逆,开胃消饮食,疟证宜投,目翳莫缺。

味辛气温,为宽中去滞之需。翳膜遮睛,亦滞气也。

豆蔻辛温,火升作呕,因热腹痛者,禁之。

味辛,性温,无毒。入肺、脾、胃三经。去膜,微炒。

散寒止心腹之痛,下气驱逆满之,开胃而理霍乱吐泻,攻坚而破噎膈症瘕。

辛能破滞,香能达脾,温能散寒。

草豆蔻辛燥,犯血忌,阴不足者远之。

味辛,性温,入胃、大肠二经。面裹,煨透,去油,忌铁。

温中消食,止泻止痢,心疼腹痛,辟秽杀虫。

日华称其下气,以脾得补而善运,气自下也。非若陈皮、香附之泄气耳。

肉果性温,病患有火,泻痢初起,皆不宜服。

味辛,性温,无毒。入肺、脾、胃、大、小肠、肾六经,下气而止咳嗽奔豚,化食而理心疼呕吐,霍乱与泻痢均资,结滞与安胎并效。

芳香归脾,辛能润肾,为开脾胃之要药,和中气之正品,若肾虚气不归元,非此向导不济,结滞需通,胎喜疏利,故咸主之。

砂仁性燥,血虚火炎者,不可过用,孕妇食之太多,耗气必致难产。